日历

2025 - 2
      1
2345678
9101112131415
16171819202122
232425262728 
«» 2025 - 2 «»

日志分类

存 档

日志文章


2012-05-02

1400名村民写联名信摁手印挽留扶贫干部

喜欢到穷山村里“折腾”的蒋孔吉。 ) }K)BU} L  
'e*XrBbs  
  已到花甲之年的蒋孔吉,爱看书、听音乐,最喜欢到穷山村里“折腾”,每到一处都会弄得风生水起,好不热闹,村民们几十甚至上百年养成的生活习惯因他而改变。 .dqC3ur\dy  
`4n 4nT+J  
  然而,村民们不仅不“恨”他,听说他要撤,不仅扣留了他的行李,1400多村民还联名向上级写信,摁红手印挽留他。 xt u  
aprNX.~s  
  他――凭啥? Ji+YKSq*"  
%iyFoqms  
  ■记者 胡信锋 h Zq\@{nP  
> qGF.  
  村民摁红手印挽留他 H^)M6h  
5@g'1;:#  
  记者到达永州市东安县溪源村采访时,被路边老老少少的村民吓了一跳。 &aAV]  
Y5&%X4K  
  “我们村离不开他”、“麻烦你们跟上级说说,让蒋科别走,再帮我们多干两年,村里肯定还会大变样”……见到我们,村民纷纷涌上来,争先诉说蒋科的好,只想让蒋科不要走。 X~mb1 (<  
,][;v$,  
  村民口中的蒋科就是蒋孔吉, 出生于长沙宁乡农家的蒋孔吉,当过兵,2002年从永州市粮食局办公室主任岗位上离岗退养后,从道县大井村到彭家村,再到东安县溪源村,加上1997年和1998年在双牌县黄泥山村扶贫,前后9年扶贫,连续7年驻在村里,食宿在农民家中,四任建设扶贫工作队长。 +cCL?;m%+  
N+P/v|;  
  “这家有急事,他往这家跑,那家有难事,他往那家钻,他是我们的贴心人。”溪源村的村民这样评价蒋孔吉。 D ; |J'{.  
cRGfy-\  
  村支书段稻香介绍, 2008年7月,蒋孔吉刚来村里时,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380元。现在,村里修通了15条水泥村道,90%的耕地实现灌溉自动化,九成以上的村民掌握了1―2门实用技术。2009年,全村人均收入达到5710元。“这两年,我们村的发展整整超过了过去20年。” {iFRkbT~J  
PjZ0CGTr  
  在老乡眼里,蒋孔吉是大恩人、大功臣。听说他即将撤队,今年9月28日,1473位村民以联名写信、摁红手印的方式,向上级组织写信挽留他。 =,|)c`(/f~  
Xd O+zxMS  
  进村没人搭理,现在“扣”留他 d dX24]9  
oedF (kW  
  2006年,蒋科来到彭家村时,村民懒散恶劳、赌博成风,加之民风剽悍,年年都有几次宗族械斗。 R9w8>a-Hk  
.4B?`i  
  蒋科进村时,村民没一个人愿意搭理。“年年喊扶贫,年年都是老样子”,就连村支书彭征斌也不相信蒋孔吉能在村里待多久。 g*9yw=&F,  
p]p!h[s  
  坚信“只有落后的工作,没有落后的群众”的蒋科,到村里的第一件事,就是花了三个月让彭家村人喝上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自来水。 s->U7l|#  
a7[O&4S  
  彭家村由乱到治,由穷变富,现已成了道县的先进村和省建整办推广的典型。2007年底,工作组撤队,村民为了挽留蒋科,“扣”下了他的行李,至今还保留在村部。  (!dhr<;  
SVGYBF' o6  
  “我和你们一起吃住,一起干,只要你们跟着我走,不把你们带到阳光大道,日后你们可以指着我骂娘!” 道县祥霖铺镇下井村村支书黄胜至今还记得2004年蒋孔吉在全村群众大会上的“誓言”。如今,每次蒋科回村里,所到之处,鞭炮轰鸣,村民们用最淳朴的方式欢迎他们的恩人回家。 T&[9j`.P8  
u`_=vd5  
  对话 @4HnP`eA  
Uvp@,hG  
  扶贫队长有啥“点金术”? o${6r6duN  
.w2uWss-  
  记者:有人说,农村工作难做。贫困村、难管村的工作更是难上加难,您搞建整扶贫,扶一个成一个,有什么“点金术”? @`]!u AX  
Xe5mag p  
  蒋:到农村工作,要吃得苦、有信心,少说多做。如果只指手画脚,不做实事,群众不信任你,你就什么事都做不好。真心给他们做些实事,帮他们解决问题,双方建立了感情,做起事来就事半功倍。 G+z0KZex?  
Ks/7K\  
  记者:9年扶贫,图什么? R-QJ &KZ B  
'Pe!_8VDx4  
  蒋:在大井村扶贫时,有两件事对我触动很大。一次到黄一岩家走访,发现他家黑灯瞎火,说交不起电费,已经摸黑3年。我当时就想,像这样的贫困户如果没人管他,永远是贫困户;另一件是村民黄一途养猪不懂技术,母猪下崽时连同15只乳猪全死了,损失7000多元,欲哭无泪。所以,我觉得,在农村有自己的用武之地。 Ack9w<ncZ  
uc79v+S  
  记者:这么多年,您一心扑在扶贫上,对家人愧疚吗? 5:wbE'5=5  
t4r8X?]1'  
  蒋:确实很对不起家人。父亲去世时,我没在身边;妻子患病时,我也没多少时间陪她。但是我把对家人的爱都用在了村民身上。如果村里的事没做好,那我愧对的是成百上千的村民,所以让我选的话,我宁愿愧对家人,毕竟他们是少数。我相信,他们能理解。为老百姓做事,付出再多也值得!


类别: 无分类 |  评论(0) |  浏览(5651) |  收藏